就是煤炭企业当下的生存现状。
有市场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,当前煤炭贸易利润很薄,很小的价格波动就会吃掉企业利润,甚至造成亏损。当从追求盈利最大化到维持生存底线,煤炭行业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。
“从期货角度讲,原来贸易商贸易模式是和外矿谈判长协,这个叫作库存,原来行情好的时候这种模式是没问题的,订的货一直在增值,但是到了2014年、2015年情况变了,动力煤价格下跌,这种模式行不通了。这两年中贸易商行业企业淘汰是最多的。”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。
来自安迅思的统计数据显示,受市场以及煤炭行业脱困措施等因素的影响,近3年煤炭贸易商排名已经进行了大洗牌。在行业处境极为艰难的2015年,从事进口动力煤(含褐煤)业务的进口商已降至130家,而到今年可能已不足百家。而在2014年,同类型企业尚存340家。在煤价顶峰时期,国内大小煤炭贸易商数量或超过800家。
曾经风光无限的广州港煤炭贸易如今已经显得十分冷清。据圈内人士透露,在广州港经营的贸易商数量越来越少,新进的贸易商则很难抢到